泰国前副总理披尼:我为什么关注中共二十大?******
(中共二十大·声音)泰国前副总理披尼:我为什么关注中共二十大?
中新社曼谷10月22日电 题:泰国前副总理披尼:我为什么关注中共二十大?
中新社记者 王国安
“中共二十大对中国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战略谋划,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日前在曼谷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披尼说,近几天他一直关注中共二十大的会议进程,了解大会的相关信息。
“作为一个泰国人,我为什么会关注中共二十大?”披尼说,这首先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而且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高铁等诸多领域都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他说,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国际上维护公平正义,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斗争,同时,在全球助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世界进步、繁荣作出积极贡献。”披尼说。
他认为,如今,许多国际事务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其次,中共二十大是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披尼说,二十大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谋划的大政方略,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在披尼看来,中国共产党善于规划目标并最终实现目标。他说,百年来,中共以超强的智慧和勇气,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特别指出,作为人口大国,中国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如今的中国,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港口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在中国生活非常安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这在几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披尼说。
他认为,中共二十大具有世界意义。国际社会可以从中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共将如何进一步增进国民福祉等。
此外,披尼注意到二十大报告重申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他表示,关注这次大会的重点之一,是希望泰中两国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
他指出,中国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在泰投资规模保持泰国吸收外资的前三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而泰国的水果等产品也大量出口中国。新冠疫情前,中国赴泰游客人数一年突破1000万人次,占赴泰外国游客的四分之一以上。泰中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披尼表示,泰中两国的合作基础牢固,两国是亲人一般的关系。作为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他希望两国除了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外,更应重视人文、教育方面的合作,以文化为桥,促民心相通,让两国人民“亲上加亲”。(完)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中国蚕业科学研究世界领先 “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中新网重庆12月20日电 题:中国蚕业科学研究世界领先 “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中新网记者 钟旖
“我们正着手启动‘超级蚕’育种计划,希望以育种上的跨越,助推蚕桑产业实现向仲怀院士提出的‘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在实验室内忙碌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是中国蚕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已接连发布多个重要成果。10月,代方银团队完成种质资源“千蚕基因组计划”,发布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将中国蚕学研究推进到分子设计育种阶段……中国蚕业科学研究持续保持世界领跑地位。
图为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在实验室内指导工作。 周毅 摄这样的成果何以取得?窥一斑而知全豹,代方银向记者谈起从事家蚕遗传学研究的30年。
代方银1969年出生于贵州一个农村家庭,亲身经历磨砺,让他深知“农”为民之本的重要性。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主动选择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并于1993年毕业留校,在现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向仲怀及前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的培养下,从事家蚕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为蚕学发展执灯前行。
“当时,身边人都说我‘掉进了苦海’,但我并不觉得。”代方银介绍说,保护家蚕品种资源,是所有家蚕研究的基础。为保存好蚕品种,彼时他常年待在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内,像养育孩子一样照料蚕宝宝,同时收集、鉴定、诱变及定向改造家蚕。
至世纪之交,资源库内蚕的品系数从前人积累的300多种增至700多种,西南农业大学正式宣布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资源库。目前,这一被誉为“蚕宫殿”的“世界第一库”已占据领先地位20多年,保存着1100余种家蚕品系活体,为后期开展育种研究奠定雄厚基础。
蚕,中国从古至今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家蚕育种遇到瓶颈。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令家蚕的品种、产量、性状无明显改善,严重限制了蚕桑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图为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丰富的表型多样性。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代方银认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具有特殊性能的高价值蚕品种是家蚕育种的重要方向,而为“育种”破局的前提是摸清影响家蚕育种性状的基因状况。2019年代方银团队全面启动“千蚕基因组”计划,历时4年出炉“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据介绍,团队对主要来自“蚕宫殿”中的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测序,囊括了目前最全面的家蚕和野桑蚕基因组信息,是迄今全球动植物中最大的长读长泛基因组。简单来说,通过这张图,科学家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去对接表型和基因组密码。
“这一成果将开启分子育种新纪元。”向仲怀评价说,如果说以前鉴定特定性状的基因或其因果变异犹如“大海捞针”,现在可谓是“瓮中捉鳖”。超级泛基因组提供了“精细网格化”的“坐标”指导,行家里手可以根据育种目标,结合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分子育种手段,实现设计育种。
从发展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库”到主持完成“千蚕基因组”计划,再到充满期待的“超级蚕”育种,代方银把其科研之路归纳为“三部曲”。他畅想,随着蚕桑基因组生物学成果向应用开发推进,现代蚕桑业实现转型升级后再次大力造福人类,不仅为乡村振兴、生物经济等提供新的供给,也可在医学、材料学等有关国家战略需要的核心技术领域迸发出新的作用。
年过五旬,身兼教学、科研、管理等职的代方银觉得自己的时间愈发宝贵。他坦言,“超级蚕”的设计育种之路或将面临曲折,但只要道路是正确的,就不怕用长期的实践来检验,要努力去实现。
“科研的本质就是有需求导向和时代特征的创新,而创新就是发现未发现、揭示未揭示、创造未创造。”代方银告诉记者。(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